青銅器上的銘文
  原標題:《神奇的漢字》系列報道之三--“青銅器上的銘文”
  國際在線消息(記者 王智):古代青銅器上的文字。也稱金文、鐘鼎文。今存最早的銅器銘文屬於商代。西周時隨著青銅器製作技術的改進和改良,銅器銘文步入全盛時代。
  商代至春秋的銘文,一般是鑄成的,內容多記奴隸主貴族的祭典、訓誥,征伐功勛、賞賜策命和盟誓契約等。簡單的僅以一二字標出奴隸主或其氏族的名稱。商代銅器銘文較短,西周後常有長篇銘文。現存最長的銘文,見於西周晚期的毛公鼎,計三十二行,四百九十七字。戰國時期的銘文,大多是刻成的,內容以記載作器工名、器物所有者和使用地點為主。字體,商代近似甲骨文,西周前期風格雄健,中後期趨向規整。春秋戰國時期向多樣化發展,出現了鳥篆等藝術字體,列國文字也不統一。秦代統一文字,結束了字體不統一的局面。青銅器銘文,是研究我國奴隸制社會和封建社會早期的重要史料,也是研究當時漢字發展的珍貴資料。
  1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h32khznb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